大約10年前,微軟策動了一場戰爭。
為了爭奪互聯網的入口,微軟在Windows 98中捆綁IE一起進行銷售,一舉打敗了網絡瀏覽器市場的領頭羊網景公司的Netscape。此后,IE就一支獨大,一統互聯網江山好幾年。
很意外的,微軟的這手漂亮戰斗,被美國人視為壟斷行為。
美國司法部對微軟進行反壟斷調查。如果你要買一臺洗衣機,而店家非要你再買一麻袋土豆,這種無理的要求當然應該被拒絕。
微軟的壟斷行為即是如此。由于世界上95%的電腦中用的都是微軟牌洗衣機。當微軟將其觸角進一步擴展到應用程序領域時,由于其開發的很多“土豆”程序---競爭不過其他廠家的產品,聰明的微軟就想到了搭售這一招:在賣洗衣機的同時賣土豆。
經過長達四年的訴訟,美國上訴法庭認定微軟違反反壟斷法,微軟因此不得不和美國司法部達成妥協,并接受了至少為期五年的懲罰性措施。接下來,微軟因在操作系 統中捆綁銷售媒體播放器(即media播放器)、即時通訊程序(即msn),先后被相關企業在歐盟和韓國提起反壟斷訴訟,并受到了巨額罰款。
但是,盡管被罰款,微軟仍舊牢牢的占領了互聯網的大門,IE占據了每一臺pc的桌面。
10年后,云計算呼之欲出。
云計算意味著目前在PC機上由Windows完成的工作,將逐漸改由通過互聯網在線完成,以及在移動終端上實現。
通向云計算的大門在哪里?自然還是瀏覽器。這正是谷歌日前高調發布要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推出Chrome瀏覽器的原因所在。
谷歌說的很具體:在谷歌,大量的工作都是通過瀏覽器進行的,搜索、聊天、收發郵件和協同開發等。在空閑時間,我們通過瀏覽器購物,登錄網絡銀行,讀新聞,與 好友交流等。每天花費在瀏覽器上的時間如此之多,我們不得不考慮什么樣的瀏覽器最適合當前的Web發展趨勢。如今,網頁已經從簡單的文本頁面發展到富媒體 頁面,這就需要我們重新設計網絡瀏覽器。我們真正需要的不僅僅是一款瀏覽器,而是一個現代化的網頁及應用平臺。這就是我們開發Google Chrome的初衷。
10年前,微軟搶來了互聯網的入口。
10年后,又面臨“云計算”的通道的爭奪。
街亭雖小干系重大。云計算入口事關Windows操作系統的興衰,正如當年Netscape之與網景公司的命運。
對于微軟來說,在瀏覽器市場的這一戰,可謂生死攸關。
當前,以微軟IE派系的瀏覽器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國內著名的以IE為內核的瀏覽器有傲游、騰訊TT、世界之窗等等,都是著名的保皇派。
造反派的陣容豪華,叉腰肌尚不夠發達。
火 狐具一定挑戰性,借助于谷歌的力量,獲得了飛速發展,新浪科技的專題有這樣的論述:“與贏得瀏覽器大戰后就不思進取的IE相比,火狐firefox瀏覽器 毫無疑問是一個優秀的瀏覽器。”此外,蘋果Safari是Mac OS X中新的缺省瀏覽器,用來取代之前的Internet Explorer for Mac。目前該瀏覽器已支持Windows平臺。其他還有挪威的Opera、新版本的Netscape。這些造反派逐漸蠶食著IE的市場,當前約占瀏覽器 市場的三成份額。
現在,造反派中又多了一個Google Chrome。
谷歌之所以亟不可待的搶占云計算的入口,是因為擔心微軟IE8的新特性將會大大的不利于其搜索業務,例如隱私權和MSN search搜索欄,這兩者完全以微軟為中心,會大大妨礙谷歌收集其廣告有效性的相關信息。
谷歌的擔心不是多余的。互聯網被微軟視為禁臠,臥榻之上豈容谷歌酣睡?IE8是微軟之利器,定然會排擠谷歌乃至其他一切競爭因素。
硝煙再次到互聯網上。微軟還是微軟,谷歌卻不是網景。
微軟能否捍衛既有的市場份額?谷歌等造反派成敗如何?
我看這場戰爭充滿懸念,絕不是速決戰,而必將是一場持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