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場“網絡就是計算機”的那場論戰的熱鬧。以Sun為代表的一方認為PC越來越邊緣化,網絡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可直接威脅到了當時的PC業界的霸主微軟, 一個以賣PC操作系統為生的公司,被人說賣的產品不再重要,那往后的日子怎么過啊?于是一場持續多年的口水戰開始了,雙方支持的學者、技術專家、新聞媒 體、營銷人員、金融大佬紛紛登場來宣揚合適自己一方的口號。不過老謀深算的微軟明地指出只有PC而不是網絡是IT的核心外,暗地加大力度開發 Windows對互聯網應用的支持。不知道比爾先生是否深入研究了三十六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手法玩得實在是高明。
到現在,人們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互聯網的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炒股、游戲、辦公、購物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而且有些事情還非得在網絡上完成。 實際上的論戰應該是順著Sun的口號走下去的。不過提出這個口號的Sun公司,卻在第一次互聯網衰退中失去了爭奪業界霸主地位的可能。而論戰的另一方,微 軟卻幾乎讓人們感覺到了IE就是互聯網。英雄的失敗總是讓人扼腕,成事還在天時、地利、人和。上天總是有些幽默的,有著“64K兆足夠用”等名言的失敗預 言大師比爾•蓋茨,總是能贏得多場商戰的勝利;正如球王貝利,一邊是事業的成功,一邊又是讓人津津樂道的烏鴉嘴。不過,人們仍然有著極大的熱情支持這家有 著創新能力的公司。《商業周刊》最近撰文稱:“Sun之星從未遙不可及,麥克尼利的計算構想也從不曾失約。”
論戰告一段落不久,Google來了。一開始微軟擺出一副大度的姿態迎接Google,就像當年蘋果歡迎IBM一樣,“歡迎IBM,真的。歡迎 來到自35年前計算機革命以來最令人激動和最重要的市場。”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Google在搜索領域的成功讓人倍感壓力,隨后就是Google的夢幻 般的工作環境、令人垂涎的美食、一個個富有開創性的成果讓微軟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威脅。最后,Google把招聘辦公室設在了微軟總部的門口。這到好,多 年來只有微軟挖別人的份,現在別人挖到頭上了,而且還挖得這么囂張。老大的地位受到威脅,那么就只有開打了。
也許微軟的對手并非Google,也許只是自己。擁有龐大用戶群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辦公產品,是微軟公司的搖錢樹。微軟為了養好這棵搖錢樹,就要犧牲些用戶的利益、忽略用戶的喜好、不太考慮使用方便性。所以,才有了其他公司的迎頭趕上。
目前互聯網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例如以往的腳本語言JavaScript,擁有了龐大的庫文件,具有面向對象語言的性質,已經可以開發強大 的應用程序和創建出具有Flash般的動畫效果。實際上,大家可以在瀏覽器上完成很多日常性的工作。很多軟件開發公司,都把工作重心轉移到web應用開發 上來。
一種新型的軟件應用模式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正逐步的得到用戶的青睞。這種模式下,用戶根據自 身的需要,告知互聯網服務商需的應用服務,并通過訂購服務的類型和使用服務時間支付相關費用。這樣,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可以減少大量的費用投資在機房建設、 購買軟件、培訓人員、基礎軟件安裝上。而個人用戶不再需要隨身攜帶著保存自己數據的、大大小小的硬盤或者筆記本,只要能聯上互聯網就能獲得自己所需的服務 和自己的數據。有更多的人不再為安裝軟件煩惱、可以脫離出來做更為重要的事情。這種模式也能大大的抑制盜版,從而保證開發商持續不斷的提供優質服務。
SaaS只是云計算模式和技術的一部分,Google利用相關技術BigTable、GFS、Scheduler、Lock Service 和MapReduce極大的支撐了SaaS的發展。這次Google、IBM鼓足了勁,大有將Windows打入冷宮的勢頭。
云計算來了,微軟就動作不斷,不久前張亞勤博士就指出,云計算并非新東西,已經早就包含在.net計劃中了,而且就是以前的網格計算。同時指出 微軟在云計算研究中沒有落后。 張博士的最終強調了,完全將軟件搬上網是不合理的。看來微軟還是希望以Windows為核心來開發軟件。這意味著并非微軟沒有看到未來,只是眼前的利益太 誘人,自己的地位、榮耀蒙蔽了看遠方的眼睛。
由于微軟在互聯網技術、標準制度的重大影響力和有著一貫攪局的作風(正因為有了微軟的因素,網站設計人員不得不編寫額外的網頁代碼來滿足IE特 殊需求)。在SaaS即將形成氣候的時候,提出了“S+S” (Software + Service)戰略。并且鼓吹,這個戰略才是最合適用戶的。也正因為有了微軟的不確定因素,未來應用型的云計算是怎樣的,還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