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作為一家網格中間件廠商,Platform公司在做的是幫助高性能計算、企業數據中心的用戶更好地來管理和調度IT軟硬件資源。
“如果把計算機硬件比作道路,把應用軟件比作道路上跑的汽車,那么,Platform做的是交通指揮系統。” Platform中國區技術總監張福波博士這般解釋Platform在業界的定位。他指出,隨著分布式站點數量的日益增多以及 ERP、CRM、企業智能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任務應用的實施,數據中心的復雜性與日俱增,無論是用戶的業務應用還是后臺的IT架構都越來越復雜,在這種情況下,“交通指揮系統”會變得越來越重要。現在很多用戶IT環境中普通存在的管理效率低,運營成本高昂,IT資源利用率低等都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指揮系統”。
據了解,Platform所定義的“交通指揮系統”由Platform的加速軟件平臺和管理軟件平臺構成,其中加速平臺包括Platform LSF(針對大數據量的批處理)、Symphony(針對小數據量、需要及時響應的作業)、LSF MultiCluster、LSF License Scheduler、LSF Session Scheduler、Process Manager、MPI(Scali MPI Connect)、EGO、EnginFrame等眾多軟件,用于提高HPC、集群系統的應用性能和效率;管理平臺則包含Platform Manager(Scali Manage)、Analytics、RTM、VM Orchestrator等,用來對軟硬件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監控、分析和管理。這些軟件以及之上針對電子、制造、政府、教育、科研、生物、航空航天等不同行業的解決方案,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來保證軟硬件資源和業務應用需求之間的良好協調,讓IT應用“一路暢通”。
其中,EGO (Enterprise Grid Orchestrator) 是Platform 公司的底層核心產品,這是業內首款也是唯一一款可將虛擬化、自動化和全部 IT 資源共享能力賦予每種應用類型的網格平臺。通過將資源管理與負載管理相分離,Platform EGO 可運用企業的業務政策,有效分配、排序并管理資源供應。
可見,如果說普通的操作系統管理的一個機器內的CPU、內存、磁盤、進程這些軟硬件資源,那么,Platform所要管理的則是集群層面、計算中心和數據中心層面的資源。周松年告訴記者,“Platform公司成立十五年來其實就在做這一件事,就是網格層的操作系統,我們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把應用軟件和資源集成在一起,來實現動態的數據中心。”
據介紹,通過Platform的方案,高性能計算用戶硬件資源的平均利用率可以從原來的37%提高到80%以上,完成的作業量則是原來的10倍,項目設計周期可能從原來的半年縮短到兩個月。
談到網格計算與云計算之間的關系。周松年認為,網格是云計算的重要發展階段,網格在HPC領域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功,而且已經有很多網格技術用到了云計算中去,二者并不沖突,網格和云計算將改變IT工業的模式。“十年前是分布式集群,今天是企業網格和內部云,但未來10年將是公用網格和云計算的時代。”
由于當前包括IBM、VMware等公司也在提供與云計算數據中心管理相關的產品技術,對此,周松年認為,現在是一個沒有標準的戰國時代,Platform的優勢在于我們沒有任何色彩,是完全中立的第三方,能夠管理所有異構的操作系統、虛擬機和不同硬件,這是其他廠商很難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