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全球高效能隨需解決方案副總裁趙維義指出,云計算環境可節省為企業降低營運成本,又具備企業營運所需要的安全性及創新服務。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在「網云基礎架構」之上加上云應用平臺、運算、儲存等中介層,由此提供的云服務可由成千上萬的客戶端存取。云計算和較早出現的網格運算(grid computing)、公用運算(utility computing)都是分布式運算的一種型態,不過各家定義有些許差異。
按照IBM的觀點,網格運算是將單一任務分散至網格上數千臺其它計算機執行再總結起來,像是尋找外星人計劃(SETI),而云則是許多應用同時運行,而且和前者不同,它是更「使用者導向」,由使用者發動存取的指令。
目前因特網巨擘如Google、微軟都在積極建立自己的數據中心以便提供SaaS(Software- as-a-service)服務全球的個人及小型企業。除了數據中心外,裝置上的平臺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像Google向終端出發,開發出Android 手機操作系統,微軟則強調Windows Mobile、Windows OS及服務網站Live整合起來「軟件+服務」策略。
然而和上述公司不同,IBM則是著眼于企業市場。藍色巨人去年六月已在各地投資設立云計算的資料中心,與各地的企業、政府及教育單位合作, 「以建立應用創新的生態系統。」例如在無錫濱湖軟件園區的云計算中心即可快速部署Rational軟件開發環境提供給一百多家公司、20萬名開發人員使 用。
IBM共提供四種云方案,包括政府云計算平臺、培訓云、企業云和服務代管云,其中政府云又有三種:軟件外包、電子商務和協作創新平臺。
今年稍早IBM和Google兩大巨人并宣布一項合作,計劃推出一個全球性網絡,讓消費者和企業可以取用任何服務,從在線足球賽程到先進的工 程師應用。IBM和Google的云合作計劃已在數家大學在執行Xen虛擬化軟件和Apache Hadoop的Linux機器上展開測試,預定明年推出。
然而分布式云計算可能面臨安全與計費模式的問題。對此趙維義則指出和Google、微軟及Amazon、Yahoo提供的「公共云」(public cloud)不同,IBM 協助企業建置的云計算中心是一種私有云,擁有自己獨立的安全及計價管理機制。
他以IBM與荷蘭代管業者iTricity合作的云資料中心為例,企業客戶的資料中心透過該中心再連到外部,其安全的網絡系統使它能滿足各種產業的規范,如ISO或金融界的Basel II。而在此類環境下,也能執行服務的計費。
到目前IBM全球已有9座,包括上個月在日本開幕的云中心。趙維義指出近期內將在南韓、越南河內、印度班加羅爾、中東及拉丁設立5座,預計今年將再新增13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