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越變越小,分布也越來越廣?,F在,它們開始逐漸消失,但你卻能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連接到它們。
別誤會,這不是科幻小說的開頭,我們只是簡要描述一下計算機的未來。目前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未來全世界只有五臺計算機,Google一臺,IBM一臺,Yahoo一臺,Amazon一臺,微軟一臺。但是,這不妨礙你遨游網海,是因為“云端計算”將會把一切變成現實。
盡管“CloudComputing(云端計算)”的提出只有短短一年時間,但其在IT產業掀起的風浪卻令人嘆為觀止。且不論追隨各領域霸主步伐的中 小廠商,僅僅同臺競技的千億級企業都是趨之若鶩。IBM推出了“藍云”計劃,著手在全球數個城市建立云計算中心;亞馬遜在原有的 EC2(ElasticComputeCloud,彈性計算云)業務基礎上提出了AmazonWebServices(亞馬遜網絡服務),全面進軍云計 算;SUN宣布了“黑盒子”計劃,蘋果推出了名為“MobileMe”的云計算業務;惠普、英特爾、雅虎、戴爾等巨頭也紛紛試水云計算,就連 AT&T也以電信業者的身份簽約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提供奧運會轉播的云計算服務。
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Google和微軟的身影。與其他參與云計算博弈的巨頭相比,二者更貼近消費者,加之領域相近,競爭自然也更為激烈。近幾個月來,雙方相繼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在固守自己優勢的同時向對方的領域發出了挑戰。
Google:發力終端
“云端計算”源于Google青年工程師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亞所做的“Google101”項目。從“Google101”開始,Google就致力 于把PC等終端設備里的數據和運算能力搬上網,目前已建成數個超級數據中心,擁有數十萬臺服務器,形成了強大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
“我們講云端計算,這個端是云上面的意思,并不是終端的意思。操作在云上、數據在云上、程序在云上,真正重要的是云?!盙oogle全球副總裁、大中 華區總裁李開復告訴《中國企業家》。在他看來,云計算意味著用戶所需的應用程序并不運行在用戶的個人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上,而是運行在互聯網上大規模的 服務器集群中。用戶所處理的數據也并不存儲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互聯網上的數據中心里。提供云計算服務的企業負責管理和維護這些數據中心的正常運轉,保證足 夠強大的計算能力和足夠大的存儲空間供用戶使用。而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用任何可以連接至互聯網的終端設備訪問這些服務即可。
Google
這種模式徹底顛覆了終端和互聯網的關系,意味著在云計算時代互聯網將是真正的核心,而終端只是接入互聯網的一個附屬設備。GoogleCEO埃里克·施密特甚至斷言:“云計算將取代傳統以PC為中心的計算?!?/P>
但這并不意味著終端不重要。云計算雖然極其復雜,但大致可分成三個層次:基礎設施、應用和用戶連接“云”、使用“云”的終端。“在云計算中,客戶端操 作系統會逐漸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但瀏覽器的地位卻非常重要,我們甚至認為它是客戶端惟一需要的東西?,F有瀏覽器的功能還有待加強,所以Google在客 戶端做了一些我們認為合理的工作?!崩铋_復輕描淡寫的解釋說。
與李開復語氣形成鮮明對照的,是Google在終端的大舉進攻。9月3日,GoogleChrome瀏覽器測試版橫空出世,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 區同時上線。主管該產品的Google全球副總裁Sundar連續接受了來自全球不同城市的20場電話采訪,每個采訪耗時1小時,其發布規模在 Google歷史上也屬首次。而且,此前埃里克·施密特始終對外界否認Google正在開發瀏覽器,把保密工作做到了Chrome上線的最后一刻。
10月21日,Google和T-Mobile又開始在美國銷售Gphone手機,該手機由臺灣宏達國際電子制造,名為“T-MobileG1”。同 日,Google公布了手機軟件平臺“Android”的源代碼。而在此之前,Google創辦了由英特爾、摩托羅拉、三星、中國移動、eBay等34家 公司參加的“開放手機聯盟”,普及其開發的“Android”軟件平臺,目前已有多家手機廠商在著手開發基于Android平臺的手機,G1的上市只是第 一例而已。
短短一個多月,Google在終端推出的兩大舉措,劍指微軟IE瀏覽器和WindowMobile手機平臺,不由讓外界懷疑Google是否喪失了對 核心業務的關注,但事實正如埃里克·施密特所言,“Google所做的投資和工作都與云計算相關”。不論是Chrome還是G1,Google的目的并不 是在對手的傳統優勢領域中競爭,而是著眼于用戶進入“云”的入口。由此看來,Google強調Chrome并不針對任何同類產品,Gphone并不看中傳 統手機市場,而是注重在應用軟件領域發展,并不完全是外交辭令。
李開復承認,與微軟相比,Google在終端方面沒有優勢,但他認為優勢在時代變遷時往往會變成包袱。“IBM當初在PC市場也有很多優勢,但最終還 是選擇了退出。優勢是一把雙刃劍,關鍵還是看公司怎么運作?!彼瑫r指出,Google也在不遺余力地做終端方面的工作,因為這跟云計算有著密切的聯系。
微軟:只講“云”是不負責任的
微軟對“云計算”時代的來臨早有預感。2005年,在微軟著名的萬圣節備忘錄中,比爾·蓋茨和微軟首席軟件設計師雷·奧茲就發出警告:一個“可通過互聯網獲得即時應用和體驗的服務浪潮”正在來臨,并將重塑傳統軟件業務。
微軟
但微軟2008年才開始真正有所動作。這種遲緩自然是戰略部署調整的必然,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微軟對云計算的理解不同:“CloudComputing”并不是“云端計算”,而是“云-端計算”。
“現在很多公司都在談論云計算,好像客戶端都不重要,事實上這是不負責任的?!闭勂疬@個話題,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十分興奮。“比如說G公司,我們就不點名字了,他們目前在推手機,手機肯定是用戶端的,他們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為什么呢?”
洪小文向《中國企業家》詳細解釋了原因所在。“云計算跟30年前的大型機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今天的用戶端計算能力很強大,現在的人機交互界面跟 3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講云的時候一定要講端,就拿搜索來說,所調用的客戶端程序非常多。你從網上搜一個圖片,客戶端要調用閱讀程序;搜一個視頻,客戶端 要調用播放程序。關鍵就在這里?!?/P>
換言之,微軟認為“云計算”時代會形成一個由硬件、帶寬、內容構成的新平衡。終端性能和帶寬的發展,永遠也趕不上內容的增長速度,三者總是維持一個動 態的最佳平衡?;谶@種平衡,進入以互聯網為中心的時代之后,計算和數據會走向集中,但并非全部集中。很多數據可能存在不同的“云”里,很多計算卻可能在 終端完成。這個終端可以是PC、手機,也可以是家電、汽車,但它們都需要更優秀的人機交互界面,讓身處終端的用戶有更好的多媒體體驗。
“云非常重要絕對是正確的,但端也同樣重要。G公司也在做很多端方面的東西,他只是不講,因為端不是他的強項,而微軟有Windows、 Office,還有XBOX。有時候別人為了炒作微軟是過去式,有意無意地夸大云的重要性。我覺得微軟比較負責任的地方就是繼續堅持端非常重要,未來還會 更重要。你看看蘋果所做的端非常成功?!焙樾∥恼f。
在他看來,Google試圖將所有的計算和應用都交由互聯網完成的想法有點天真,也不可能。數據安全性、用戶對隱私泄露的擔心都是制約云計算發展的關 鍵問題?!坝行┲v云計算的公司往往給人這樣一種錯覺:你把所有的資料、軟件都交給我,你什么都不用管,我都幫你處理好,你可以隨時調用,只需付一些低廉的 租金。使用它就像用水龍頭一樣,你不需要知道水來自何處。但事實上絕沒有這么簡單?!?/P>
洪小文告訴記者,云至少有三種。第一種叫低空云,是大型公司或政府單位用的,他們不可能把資料放在別人那里,因為涉及政府和公司的機密,所以這些單位 要自己買服務器、軟件,自己組云、計算,服務于內部人員;第二種叫伙伴云,比如A與B是商業伙伴,雙方都有各自的云,但兩塊云之間需要交換一些數據,交集 的這一部分就是伙伴云;第三種云才是把數據和軟件完全交給專業的第三方云計算服務商,適用于對機密性要求不嚴的單位和個人。
“因為云有三種,所以不同云之間的組合和整合就非常重要。在云計算中,微軟既可以直接提供云服務,也可以幫企業組建、經營云,而且還提供用于終端的軟件。我認為這才是‘CloudComputing’真正的含義?!焙樾∥恼f。
基于此,2008年4月22日,微軟發布了“LiveMesh”計劃,邁出了向云計算轉型的步伐。10月27日,微軟宣布推出WindowsAzure(視窗藍天,一個云計算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統),而這只是開始,未來微軟所有企業軟件都會提供線上版服務。
至此,云計算的諸侯爭霸時代正式開啟,Google與微軟之間的競爭也持續升溫。
面向互聯網的全面戰爭
這不是搜索廣告或者操作系統的競爭,而是兩大巨頭面向互聯網的全面戰爭。正如Salesforce總裁馬可·貝尼奧夫所言,微軟參戰表明“互聯網才是世界的中心”。
Google與微軟對云計算的理解迥異,歸根結底是商業模式和公司特點不同造成的。Google是互聯網巨頭,優勢在“云”上,商業模式主要是廣告。 微軟是軟件業霸主,優勢在“端”上,商業模式是賣軟件版權。原本井水不犯河水,但SaaS(Softasa Service,軟件即服務)浪潮的興起改變了這種局面。
GoogleApps對微軟Office的沖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微軟的Office2007每套收費最高可達500美元,而GoogleApps 的收費版每年只有50美元。目前,已有超過50萬家企業成為GoogleApps的簽約用戶,免費版的使用者更是高達數千萬。雖然Google一再聲稱推 出的這套在線辦公軟件套裝并沒有打算取代像Office這樣的應用工具,但其產生的沖擊力和影響已足以令微軟驚心。
面對洶涌澎湃的軟件互聯網化浪潮,微軟選擇了戰略轉型。2007年,微軟發布了新的企業戰略“軟件+服務”,其“云-端計算”便是這一戰略的體現。為 迎接“云計算”時代,微軟“雙核并舉,三線齊進”。一方面依托在PC時代奠定的壟斷地位,鞏固和發展“端”優勢;另一方面加快向互聯網轉型,加大對開源的 支持力度;同時,建設大規模網絡應用程序運行所需要的數據中心,造“云”。
Google發力終端,同樣是出于競爭的考慮?!拔覀儽容^擔心云計算被某一家公司所壟斷,如果全世界只有一個瀏覽器是很危險的事情?!崩铋_復說。 Google上市以后,華爾街一度擔心它重蹈網景的覆轍,被微軟用捆綁手段擊敗。2006年,微軟故伎重施,在IE7中將MSN搜索設定為默認搜索引擎, 但Google與惠普、戴爾合作,在電腦出廠前預裝自己的搜索工具條,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負面的影響。
但這終非長遠之計,Chrome、Android就成了Google必然的選擇,而這在“云計算”時代來臨前夕顯得更為迫切。當用戶把數據和軟件放在 “云”中,其對第三方云計算服務商的依賴會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Google擔心某家公司壟斷“云計算”關鍵零部件的情況出現。
有趣的是,微軟乃至整個業界對Google有著同樣的擔心。Google強大的廣告平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網站,進而吸引了更多的廣告客戶,反之亦然。 在廣告平臺相當于互聯網上的Windows,搜索引擎則相當于互聯網上的Office,是殺手級應用。這種情況已經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11月5日,美 國司法部宣布:Google與雅虎的廣告業務合作協議明顯違反《反壟斷法》,可能將提起訴訟,Google當即宣布撤回了該協議。
早在2008年2月,為彌補與Google在互聯網領域的差距,微軟就曾報出446億美元的天價,試圖并購處于困境中的雅虎,完成其在互聯網領域的布局,但最終沒有成功。如今,陷入困境的雅虎又開始對微軟示好,寄望微軟重啟收購談判。
微軟會否借此機會徹底完成其在互聯網上的布局?Google又會如何應對?局勢顯得更為撲朔迷離。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兩大巨頭的“云端對決”仍將持續,而競爭則會加速“云計算”時代的到來。
什么是云計算
云計算(CloudComputing)是一種新興的共享基礎架構的方法,它可以將巨大的系統池連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種IT服務,意味著計算技術的應用 和開發將以互聯網為基礎。云計算模式下,IT相關性能將被作為一種服務加以提供,用戶即使沒有相關知識、技能也能夠使用這種“云”服務,或者是控制這些服 務與他們的技術設施。
云計算的基本原理: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更與互聯網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中國企業家》記者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