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亞馬遜和eBay分別代表了兩種主流的電子商務模式,前者被稱為B2C,后者被稱為C2C。不過,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卻不這么認為,在他眼里,“亞馬遜是一家IT公司”。
事實上,貝索斯并沒有說大話。當人們還在將云計算當作時髦的IT詞匯討論時,亞馬遜早已從云計算中獲益。近日,亞馬遜云計算戰略師JeffBarr在接受《互聯網周刊》專訪時表示,“目前云計算已經成為亞馬遜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
此前,亞馬遜并不被業界認為是最可能進軍“云計算”業務的公司,大多數人的眼光一直放在IBM和Sun這樣的廠商身上。
但這家靠賣書起家的B2C服務商,顯然比那些技術公司動作更快。七年前,當亞馬遜建設了基于自己零售體系的全球最大的IT系統后,意識到自身的服務器、數據中心等閑置的IT資源還能為其他用戶所用。這些用戶最初是一些個人開發者、程序員,后來發展到中小型企業、大型企業。他們租用亞馬遜的存儲服務器、帶寬、CPU資源開發應用,運營公司業務。亞馬遜的云計算系統被稱為“彈性計算云”,可以提供“現購現付”的服務,包括計算能力和數據存儲。以管理一家小型網站為例,最低價格僅為每小時20美分。
亞馬遜的“云”有何特別之處?在亞馬遜工作了8年,一直主攻云計算領域的JeffBarr經歷了云計算技術演進發展的過程。他認為,“擁有成功的IT管理經驗是亞馬遜云計算最核心的競爭優勢。與谷歌以及其他企業的云計算相比,亞馬遜的更實用,更可靠。我們的優勢是對于硬件資產的管理、控制分配,有很強的經驗。這些系統是我們用過的,怎么把資源用好,該用多少,這些也都已經摸索過。”
“一開始只是把冗余的資源出售給用戶,現在隨著用戶的擴展,我們為了云計算已經開始在硬件方面單獨投入。這種投入的速度,隨著用戶數量增加而不斷加快。”JeffBarr說道。經過七年的發展,目前租用亞馬遜云計算服務來處理自己業務的企業用戶超過37萬,其中不乏《紐約時報》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等大型客戶。盡管亞馬遜沒有對外透露云計算的收入,但有分析師預測其年收入為5000萬到1億美元。
《紐約時報》的高級軟件架構師DerekGottfrid此前透露,他通過使用亞馬遜服務,在不到24個小時的時間里就編排完成了全部的1100萬篇文章,并且生成了另外1.5TB數據,累計用了240美元。如果用報社自己的服務器完成這項工作,也許要數月或數年,甚至無法完成。
在當前金融風暴的影響下,JeffBarr認為,通過云計算實現資源共享顯得格外珍貴。云計算將有效降低用戶的投資風險,減少資源與精力方面的浪費,從而集中精力用于企業的市場運營等工作。
作為亞馬遜云計算的布道者,JeffBarr的中國之行主要是來學習與了解中國市場。他寫了一份20多頁的關于亞馬遜云計算在中國的首份實地調查報告,這份報告將在他返回美國總部后交給上級,而它可能將影響著亞馬遜的云計算業務未來在華開展的成效。
盡管對中國市場的需求持認可態度,但JeffBarr認為現在判斷中國云計算的市場規模時機尚早。他回應道:“現在中國的云計算市場目前現在還處于對需求的挖掘階段,大量精力花在對開發者、行業應用者的需求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