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oogle上托管你的應用 - App Engine發布
App Engine則幾乎是一個Web應用引擎。將很多類似AWS在獨立包中提供的功能綁到一起:類似S3的存儲功能,類似EC2的自擴展和處理能力,以及類似 SimpleDB的數據庫功能。App Engine同時還提供一些AWS沒有的能力比如Python環境、Google API,以及有可能的部分免費服務。App Engine更像是其他一些Web平臺服務,比如Bungee Labs(類似但有自己的語言),Heroku(支持Rails),還有氣數已盡的Zimki(它支持服務器端JavaScript,請參考Radar文章)。
App Engine包括可擴展的數據存儲(基于BigTable和GFS,可以參看TechCrunch星期五的報道,這將允許應用擴展到數百萬行數據的數百萬用戶級別),Python運行時環境——受Django(模板系統)影響極大,以及一個開源Python日志系統。App Engine針對應用可以提供自擴展和故障恢復的能力。全球配置設定則提供了認證、分析和對Google服務API的訪問。還有可下載的SDK,能夠進行本地開發和調試。本地開發的應用移到Web上只需要一條命令。
所有的應用將會在appspot.com域名下。每個開發人員目前有三個應用ID。應用上載后就是http://application-id.appspot.com。開發人員當然可以把自己的域名指過來。你可以在application gallery看到當前的一組應用。我喜歡appspot這個域名,這是對Blogspot的一種敬意,和Jotspot也很貼合。
App Engine最初包括幾個API。User API允許應用認證Google 帳戶。Mail API允許應用發郵件——從開發人員注冊的郵件地址發送。其他API則允許與數據庫的交互以及從URL抓取內容。
該服務最開始是免費的,還提供500MB的存儲空間以及針對每月5百萬頁的充足帶寬和處理器能力。一些部分的服務將會永遠免費(具體有多少會在測試期間確定)。流行的應用最終是要為它的成功付費的。我猜未來Adsense帳號會連到應用上,這樣App Engine的費用就可以從那里支付了。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App Engine不是一個通用計算平臺。它不是打算為批處理使用。它是一個請求驅動的平臺。我能想象一些AppSpot前端會使用EC2作批處理。
還要注意使用Python的情況。我提過的每一個托管平臺都選擇了一個特定語言。Google選擇了Python而且所有Python內置工具似乎受Django(一個Python Web框架)影響極大。App Engine未來將會與其他Python框架兼容(這些在文檔中有所提及:EZT,Cheetah, ClearSilver,Quixote,Django,CherryPy)。
我喜歡Google的方式。他們很清楚Google需要更多的人在Web上(更多的頁面意味著更多的廣告)。他們為需要建立快捷應用的用戶提供平臺,真正的問題是:當應用成功后還會留在這里嗎?
發這個帖子的時候我正在CampFireOne,Google將會在這里宣布App Engine。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要問可以貼在評論里或直接在Twitter上發信息給我。我會替你們問。
Google會在5月24日舊金山的Web 2.0 Expo上介紹App Engine。這一部分會議對任何佩戴Expo徽章的人開放。Google還將在5月28-29日自己的會議Google I/O上介紹App Engine。
今天晚上第二次CampFireOne上Google Code將會宣布App Engine——給Web開發人員提供的托管平臺。這一服務將會進入封閉測試階段,10,000名開發人員將被允許參加進來,可謂”先到先嘗”。
App Engine則幾乎是一個Web應用引擎。將很多類似AWS在獨立包中提供的功能綁到一起:類似S3的存儲功能,類似EC2的自擴展和處理能力,以及類似 SimpleDB的數據庫功能。App Engine同時還提供一些AWS沒有的能力比如Python環境、Google API,以及有可能的部分免費服務。App Engine更像是其他一些Web平臺服務,比如Bungee Labs(類似但有自己的語言),Heroku(支持Rails),還有氣數已盡的Zimki(它支持服務器端JavaScript,請參考Radar文章)。
App Engine包括可擴展的數據存儲(基于BigTable和GFS,可以參看TechCrunch星期五的報道,這將允許應用擴展到數百萬行數據的數百萬用戶級別),Python運行時環境——受Django(模板系統)影響極大,以及一個開源Python日志系統。App Engine針對應用可以提供自擴展和故障恢復的能力。全球配置設定則提供了認證、分析和對Google服務API的訪問。還有可下載的SDK,能夠進行本地開發和調試。本地開發的應用移到Web上只需要一條命令。
所有的應用將會在appspot.com域名下。每個開發人員目前有三個應用ID。應用上載后就是http://application-id.appspot.com。開發人員當然可以把自己的域名指過來。你可以在application gallery看到當前的一組應用。我喜歡appspot這個域名,這是對Blogspot的一種敬意,和Jotspot也很貼合。
App Engine最初包括幾個API。User API允許應用認證Google 帳戶。Mail API允許應用發郵件——從開發人員注冊的郵件地址發送。其他API則允許與數據庫的交互以及從URL抓取內容。
該服務最開始是免費的,還提供500MB的存儲空間以及針對每月5百萬頁的充足帶寬和處理器能力。一些部分的服務將會永遠免費(具體有多少會在測試期間確定)。流行的應用最終是要為它的成功付費的。我猜未來Adsense帳號會連到應用上,這樣App Engine的費用就可以從那里支付了。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App Engine不是一個通用計算平臺。它不是打算為批處理使用。它是一個請求驅動的平臺。我能想象一些AppSpot前端會使用EC2作批處理。
還要注意使用Python的情況。我提過的每一個托管平臺都選擇了一個特定語言。Google選擇了Python而且所有Python內置工具似乎受Django(一個Python Web框架)影響極大。App Engine未來將會與其他Python框架兼容(這些在文檔中有所提及:EZT,Cheetah, ClearSilver,Quixote,Django,CherryPy)。
我喜歡Google的方式。他們很清楚Google需要更多的人在Web上(更多的頁面意味著更多的廣告)。他們為需要建立快捷應用的用戶提供平臺,真正的問題是:當應用成功后還會留在這里嗎?
發這個帖子的時候我正在CampFireOne,Google將會在這里宣布App Engine。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要問可以貼在評論里或直接在Twitter上發信息給我。我會替你們問。
Google會在5月24日舊金山的Web 2.0 Expo上介紹App Engine。這一部分會議對任何佩戴Expo徽章的人開放。Google還將在5月28-29日自己的會議Google I/O上介紹App Eng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