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由南京市秦淮區宣傳部組織的“2018年度秦淮區經濟社會發展10件大事”評選結果揭曉。經過綜合考評,由云創大數據承擔并在南京市率先建成的秦淮區空氣質量網格化監管系統以第一名的好成績入選該榜單。
本次評選從2019年1月開始籌備,區委宣傳部通過對候選條目進行補充征集和修改完善,并征求各單位意見,經區委常委會研究確定,使候選的30件大事均為2018年秦淮區社會關注度高,且意義重大、成效顯著的事件,涵蓋經濟發展、文化旅游、城市建設管理、社會民生、黨的建設等類別。
在評選過程中,秦淮區宣傳部廣泛調動全區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投票評選。連續7天的投票評選,30條候選條目累計獲得投票13萬多張。其中,在投票過程中,秦淮區空氣質量網格化監管系統始終獲得參選干部群眾的青睞。
布設點位53個
為有效加強對區域空氣網格監控,進一步提升空氣質量,秦淮區環保局與南京云創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合作實施區域空氣質量的網格化管理,采用街道網格化分步實施方式,利用新型前端監測設備、大數據可視化平臺、人工智能分析技術,建立可信的本地化點位數據、專項數據,以實現秦淮區環保建設五化——即網格化、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和精細化。
(全區設立53個空氣網格監測點)
秦淮區空氣質量網格化監管系統充分運用物聯網傳感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按照1x1公里為網格布設空氣監測微站,對部分環境敏感區、交通主干道、重點工地、工業企業進行加密布點,全區共布設點位53個,空氣監測數據包括PM2.5、PM10、CO、SO2、NO2、O3 等6個因子,其中4個測點監測包括風速在內的12種空氣因子,可以更好地監控、預報外源性污染輸入情況。
(部分監測點位)
APP實時報警
該系統建成后,不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手機APP實時掌握各站點的空氣質量變化情況,了解未來的大氣演化趨勢,各街道空氣質量排名,查看日、周、月等相關空氣質量報告。該系統還建立了一整套突發污染源應急響應機制,通過實時報警、信息提醒、現場處理、信息上報、情況審核等流程,形成監管閉環。
(各監測點空氣質量指標情況及指標變化趨勢分析)
空氣監測“千里眼”
在目前建立的監測網絡中,空氣監測設備為云創大數據提供的cSensor E1009微型空氣質量監測儀,其采用 NB-IoT 或 GPRS 網絡通信,具備 GPS定位功能,部署采用路燈、電線桿懸掛方式,通過傳感器監測空氣中PM2.5、PM10、CO、SO2、NO2、O3以及溫度和濕度。在前端設備之外,由云創大數據開發的APP等展示平臺,進一步推動了監測網絡的可視化。
在系統剛落成不久,空氣網格系統平臺PM10濃度峰值報警,顯示的地址為路子鋪附近。接到報警信息后,秦淮區環保局執法人員與中華門街道網格員迅速趕往現場,經檢查發現附近一拆遷工地揚塵管控不力,場地覆蓋不完全,灑水不及時。執法人員當場責令拆遷工地立即停止作業,對場地實施全面覆蓋、灑水降塵,并接受調查處理。
路子鋪附近PM10報警
此后,隨著空氣網格化監管系統功能的持續優化和更新,通過劃定熱點網格,將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環境監管效能。
